學會“工作重塑”,,職場體驗感UP!|首期HR大咖漫談直播回顧
2022-08-18
線上

后疫情時代,辦公方式越來越靈活,,員工在云端高效協(xié)同,企業(yè)組織更趨于平臺化,、生態(tài)化,?!耙簯B(tài)職場”中,企業(yè)該如何激活員工內驅力,?讓Z世代員工更積極主動貢獻創(chuàng)造力,?

近日,首期“Makers Talk | HR大咖漫談”,,邀請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系主任,、MBA中心學術主任陳志俊教授,與法國里昂商學院全球人力資源與組織創(chuàng)新中心秘書長,、生涯與領導力發(fā)展俱樂部副會長,、2019級Global DBA博士學員于文濤先生開啟圓桌討論,圍繞“后疫情時代,,如何找到建立員工內驅力的鑰匙——工作重塑Job Crafting”展開精彩分享,。

于文濤 先生
羅蓋特亞洲區(qū)人力資源總監(jiān)
法國里昂商學院全球人力資源
與組織創(chuàng)新中心秘書長
法國里昂商學院Global DBA學員
陳志俊 教授
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
人力資源管理系主任
MBA中心學術主任

工作重塑:激發(fā)“內驅力”的鑰匙

在今天的職場上,外驅力正在逐漸失效,,學歷背景優(yōu)秀,、有著豐富的行業(yè)經驗但卻缺少內在驅動力的“杰出平庸者”成為很多企業(yè)的痛點,也對人力資源管理提出了挑戰(zhàn),。如何在企業(yè)環(huán)境中觸發(fā)人的積極性,?人的內驅力到底是什么?于文濤從企業(yè)面臨的人才困境出發(fā),,結合人力資源需求,,提出自己關注的問題。

“工作重塑 (Job Crafting) ”為這一困境提供了突圍的路徑,。對此,,陳教授分享了“工作重塑”的兩大流派:美國流派和歐洲流派。美國流派提倡傳統(tǒng)的“自上而下”拆解KPI,,通過“認知重塑”,、“關系重塑”和“行為重塑”,讓工作更加適合個人,,從而達成工作目標,。歐洲流派則提倡工作應滿足人對意義感的訴求、對自我發(fā)展的追求,。

于文濤借助Amy和Dutton的研究進一步闡述這一問題,。他提到了工作的三種驅動類型——第一層:Job,被動工作,,只為掙錢滿足生活需求,;第二層:Career,通過工作找到向上攀登的發(fā)展途徑,;第三層:Calling,,為了一份使命感,,內在充滿動力。陳教授也認為,,人與工作的互動至關重要,,人們工作的內驅力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對他人產生了影響,由此找到工作的意義,。

融入價值與意義,,“重塑”職業(yè)使命感

如何通過工作重塑,幫助員工找到工作中的意義,?

美國NASA曾將工作重塑加以應用,。他們?yōu)榱俗尡崋T產生內驅力與使命感,告訴他們,,地上的每一顆螺絲釘都意味著航空事業(yè)的風險,,因此他們的的工作是在確保宇航員在太空中的安全,并提出“I'm not mobbing the floor.I 'm sending a man to the moon (我不是在清掃地板,,我是在將宇航員送入太空) ”的口號,,由此幫助保潔員找到了其工作的意義所在,。

陳教授對這一案例做出分析,,認為其中體現(xiàn)的工作重塑方式類似于“人崗匹配”,即讓員工在適合他并能夠滿足其需求的崗位上發(fā)揮能力,。

于文濤借此提出自己的設想與倡議:企業(yè)人力資源部門在人才盤點之余,,也需進行崗位盤點:重審崗位的職責設計,給予員工一定的空間,,鼓勵其發(fā)揮自主性,,在一定范圍內對工作內容進行調整;同時,,提高員工工作內容的差異化程度,,一些企業(yè)已開始嘗試的內部項目招聘制或許是一種可行方案。

除此之外,,HR在進行招聘時,,也需要重審JD (職位描述)。目前的JD多停留在工作概況,、薪資福利等外在驅動條件,,而缺少對工作意義的挖掘。陳教授曾通過對19萬份JD的文本分析發(fā)現(xiàn)其同質性很高,、抄襲現(xiàn)象嚴重,,對于求職者而言,并不知道這份工作會給誰帶來什么,。

上下“同頻共振”,,找到共同目標

在有些企業(yè)中,,老板打著“為夢想而窒息”的口號鼓勵員工為公司努力奮斗。對此,,陳志俊教授認為,,這不足以讓員工產生真正持久的使命感。在平淡的工作中,,支撐我們的不僅是老板覺得有意義,,而是“我”也覺得有意義,而且由于我的加入,,老板口中的“意義”變得更有意義,。這也就是被廣泛強調的“共鳴”或“dancing together”。

于文濤則從企業(yè)實踐的角度,,認為如今年輕人中存在大量“體驗者”,,即通過不斷嘗試和體驗才能確定適合自己的職業(yè),對此企業(yè)需要允許員工產生體驗,、給員工授權,。

對此,陳教授借助Leader- Member Exchange (領導-成員交換理論),,建議有條件的企業(yè)可以創(chuàng)造體驗的“空間”,,讓員工參與到不同崗位中。員工和管理者“雙向反饋”,、加強互動,,促進“工作重塑”。于文濤也希望員工授權的機制可以不斷強化,,在進行工作設計時,,就給下屬留出交換意見的時間。

如今,,00后開始步入職場,,這些Z世代的年輕人們“被尊重”的意識更強。這就要求人力資源能夠幫助員工找到工作的價值,。人力資源工作也不僅僅是簡單的薪酬發(fā)放,、招聘工作,其理念與行為也將影響數(shù)以百計的家庭,。

首期“Makers Talk | HR大咖漫談”在兩位HR專家的思維碰撞中落下帷幕,。未來的系列直播活動中,法國里昂商學院人力資源與組織創(chuàng)新中心都將從企業(yè)實際遇到的問題,、管理者實戰(zhàn)中遇到的“痛點”出發(fā),,邀請學院著名教授學者及行業(yè)頂尖專家,從企業(yè)案例、實踐經驗,、理論探索等角度,,深入解讀每期話題,為企業(yè)家,、管理者及相關專業(yè)人士提供創(chuàng)新思路和前瞻方向,。

全球人力資源與組織創(chuàng)新中心

Global HR & Organization Innovation Center

法國里昂商學院成立于1872年,是歐洲最為古老的商學院之一,,也是全球范圍內1%同時能獲得三大國際認證 (AACSB, EQUIS, AMBA) 的商學院之一,。學校共設有里昂、巴黎,、圣埃蒂安,、上海、卡薩布蘭卡,、布巴內斯瓦爾,、孟買七大校區(qū),在全球130個國家擁有35,700名校友,,并與全球190所大學和機構建立了學術合作伙伴關系,。

法國里昂商學院全球人力資源與組織創(chuàng)新研究中心 (GHOIC) 針對組織發(fā)展、人力資源科技,、雇主品牌,、人力資源服務業(yè)的新生態(tài)、前沿問題設置科研項目,。作為一個國際人力資源智庫,,緊密依托法國里昂商學院人力及組織領域教授資源,法國里昂商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(The emlyon business school Institut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anagement (AIM),,打造全球人力資源與組織域最優(yōu)秀學者與企業(yè)高管深度互動的開放式研究與創(chuàng)新平臺。

生涯與領導力俱樂部

Career & Leadership Club

法國里昂商學院生涯與領導力俱樂部,,本著“踐行終身學習,,實現(xiàn)終身成長”的理念,旨在通過發(fā)展領導力,,助力里昂校友提升個人影響力,,綻放無限潛能。俱樂部通過組織一系列有趣有料的領導力發(fā)展,、職業(yè)生涯發(fā)展的線上及線下活動,,聯(lián)結校友、賦能校友,、成就校友,。

研究中心及校友俱樂部合作,可聯(lián)系

Jessica Li 李老師

Associate Director of Alumni & Corporate Relations, emlyon business school Asia Campus

里昂商學院亞洲校區(qū)校友與企業(yè)關系副總監(jiān)

Telephone: +8621-62608176

Email: [email protected]

法國里昂商學院全球工商管理博士項目

Global DBA (Asia Track)

科技發(fā)展日新月異,,全球時局變化莫測,,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,,終身學習才是個人適應社會發(fā)展和實現(xiàn)個體發(fā)展的正確路徑。法國里昂商學院全球工商管理博士項目 (GDBA) 深耕學術教育,,通過實踐性導向課程,,輔以獨特的產學研三重螺旋培養(yǎng)體系,旨在為商業(yè)領袖們量身定制了面對當下挑戰(zhàn)的新方法,、新思路,,并肩前行,探索商業(yè)世界新奧秘,,獲取商戰(zhàn)管理智慧,,也為有志于個人轉型和塑造個人IP的商業(yè)領袖們拓展了變革的道路。

掃碼了解GDBA項目

了解GDBA項目更多信息,,可聯(lián)系

喻老師 Helen YU

電話:+86 137 6418 6470

郵箱:[email protected]

地址:法國里昂商學院亞洲校區(qū)

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號 華東師范大學國際教育樓3層,,200062